张雪峰懂什么新闻专业

张3丰 城市的地得 2024-03-15 00:05

图片

昨天的文章不见了,但是有一条读者评论有一千多个点赞,还是值得继续说一下。

这个评论说:还是张雪峰说得对,新闻专业确实应该取消……我看各个平台,持这种看法的人很多。如果这就是人们从这件事中得到的“教训”,真是可悲。

实际上,如果按照张雪峰那种功利的观点,央视记者虽然被阻挠,仍然是“新闻专业的天花板”,因为工作人员对她们很客气的,没有人身伤害,事后领导也会赔礼道歉。

如果是张雪峰的亲戚进了央视当记者,他一定会很开心。正常情况下,这足够“衣锦还乡”了,回到老家领导都要请吃饭。

但是,这样的“新闻工作”和我所理解的记者,其实是两回事。我熟悉的记者朋友,遇到这样的阻挠真不算什么事。

记得我当编辑的时候,有一天下午给记者刘虎当电话,催促他交稿。一个小时内多次拨打都打不通,后来他回过来说:“我被他们追到一个山洞里来了。”

那几年,部门里有好几位调查记者。后来,因为环境恶化,大家各奔东西,有人入狱,有人被迫流亡。

当然,这也是“极端情况”。不过,就我理解的记者工作来说,采访遇到阻挠,其实恰恰是“新闻”的开始。如果一切顺利,甚至直接把通稿发到记者邮箱,或者成熟的材料交过来,这样的“采访”也就没什么价值了。

这样的工作非常辛苦也非常危险,但是收入却不高。我的北师大校友、记者李微敖说“记者操着卖白粉的心,挣的是卖白菜的钱;律师操卖白粉的心,挣的也是卖白粉的钱。”很精准地概括了记者工作的本质。

越是好记者,就越不可能挣大钱。如果你遇到一个媒体人很富裕,那他一定不值得交往。他一定出卖了宝贵的东西。

这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。在美国,得普利策奖的记者,往往也不富裕。前段时间就遇到一位敬佩的前辈,普利策奖获得者,他就是我心中“完美的记者”,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,充满愤怒与好奇心。我们一起走在街道上,他一直在批判纽约。

不过,真正触动我的,是他说自己要搬走了。他其实非常喜欢纽约,“但是这里太贵了。”一个最好的记者,在纽约感觉到很贵,这就是这个行业的写照。

你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种过着中产生活,穿着西装,背着相机和电脑,到哪里都受到尊重的记者,本身就是不存在的。这次某地的燃气爆炸,不少记者去了现场。除了有关部门的阻挠外,据说“当地群众”也并不欢迎,记者想混进ICU去采访,也被家属们揪出来了,还有人说“应该屏蔽信号,免得有些人把什么都发到网上。”

这就是记者面临的处境。没什么好抱怨的,相反,我认为这时候才真正体现了记者的价值:既不讨好权力,也不讨好公众,接近于“全民公敌”,由此才达到一种真正的独立性,才可能靠近真相,揭示真相。

这样的记者总是少数,和读不读“新闻专业”没有多大关系。我有一种感觉,中国“新闻业”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,因为社会不够光明。当然,这个“新闻业”不是张雪峰理解的那种——想到哪里都吃香,想拿高薪,一种就业意义上的好工作,那是你的误解。
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